
配置了套头“DA 18-55mm F3.5-5.6 AL WR”的K-7
本文是刊载了6月末发售的数码单反照相机“K-7”的外观和菜单画面为中心的介绍性文章。同时也进行了和“宾得20D”的外观比较。
再者,还想通过刊载K-7关于外观摄影和与产品菜单等不同画面,让读者注意领受。写实图像则可能将在日后另行刊载。
K-7,装载了五棱镜取景器,约92万象素有效1,460万象素的CMOS传感器,取景率约100%的3英寸液晶显示器等。也重新采用了AF传感器“SAFOX VIII+”和77点测光传感器等。
功能方面,在应用了防抖装置“SR”(Shake Reduction)的自动水平补正和构图微调整之外又加上了许多动画摄影和实时取景时的对比AF等,这是以前的机型所没有的功能。由于超声波振荡除尘的“DR II”是压电装置的,不向照相机挨近耳朵是几乎不听见驱动的声音的。
一边采用镁合金制成防尘·防水的机身和采用取景率100%的取景器,也一边控制了尺寸和重量,比宾得20D还要显得紧凑。接触之后不仅仅是触觉,更觉得构造的好处也很明显。印象中快门的声音与宾得20D相比是更加静音化了的。
按钮配置也都被更新过了。功能键被省略了。操作方面的感觉比宾得20D更接近K-m。说不定从K10D和宾得20D转移过来的人要适应它多少需要一点时间。菜单画面的设计也被brushup了,操作画面是不伴随滚动的tab形式。与宾得20D和K-m相比,操作更加舒适了。
电池手柄“D-BG4”也是新的设计。除了能装载1个锂离子充电电池“D-LI90”之外,也附带了还能使用6个AA电池的tray。具有能收纳照相机和电池手柄的终端填补的空间。
■ 外观





#p#副标题#e#

CMOS传感器

方式拨盘是备置了拨盘锁的

按钮采用了新配置。测距点转换拨盘可以移动AF

快门按钮、实时取景按钮周围配置曝光补偿按钮与ISO按钮,绿色按钮是向背面移动取下

装备3英寸液晶显示器

焦点方式切换杆

取景器的eyecup

AF补助光灯

synchro终端。

手柄

重新预备了HDMI终端

penta部下方设置了扬声器

penta部分的单声道麦克风

外部麦克风终端

memory card卡槽

皮带安装部分采用钓鱼环设计的吊环,防止机身受伤

电池室

内置闪光灯

闪光灯插座

锂离子充电电池“D-LI90”和电池充电器“D-BC90”(右面)

#p#副标题#e#
■跟交换镜头组合的例子


DA15mmF4EDALLimited


DA40mmF2.8Limited


FA35mmF2AL


DFAMacro50mmF2.8


DA17-70mmF4AL[IF]SDM


DA55-300mmF4-5.8ED#p#副标题#e#
■菜单等

画面更新设计

即使颠倒照相机,画面也能够追随着转动

在此画面按INFO按钮,能直接调整各种设定

菜单画面成为了tab形式

延续使用了K-m装载的“阴影补正”,K-7的“高光补正”的摄影菜单

阴影补正的强度能够从3个等级中设定。K-m只能够设定ON/OFF

感光度AUTO设定,ISO 感光度除了调整自动风格范围以外,感光度上也能设定

歪曲象差补正和倍率色差补正功能的ON/OFF转换。支持DA镜头,但是要设定为ON的话摄影中的补正处理是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的

扩张的设定追加了“钥匙”

HDR的摄影是能够从“OFF”,“标准”,“夸张”中进行选择的

数码过滤器—设置每个过滤器的设定。图像重新被追加了“鱼眼”

多重曝光的摄影回数可以调动到9次

搁置设定能进行一定间隔的摄影“,间隔摄影”是能够设定到99张的

SR单元能上下左右调整像素的位置和转动的方向的构图微调整

动画的记录尺寸能够从3种中进行选择。纵横尺寸比也被表示了

画质的设定有3个等级

光圈设定“自动”或者“固定”。手动设定不对应

实时取景的AF方式从上面表示成“面部识别+对比”,“对比”,“相位差”

著作权信息的设定画面

电子水平尺。不仅仅是实时取景,光学取景器也可以利用

实时取景中也按OK按钮的话,能移动AF的目标

实时取景中,除了变更还能够实时地反映特别定做的印象与白平衡#p#副标题#e#
■宾得20D(右面)的比较







快门按钮周围

方式拨盘

携带用的皮带环以外,还有synchro终端和徽章移动了位置

K-7的memory card卡槽成为了幻灯片式的

电池的配置变更了#p#副标题#e#
■电池手柄“D-BG4”(左面)和“D-BG2”(右面)的比较



快门周围的按钮,是按照K-7的配置

追加了AF按钮

D-BG4(跟前)的触点数目增多了。同时,也新设了与电池手柄方面的终端填补盒

电池室

锂离子充电电池(左面)安装了AA干电池(右)

安装了D-BG4的K-7(左面)和安装了D-BG2的宾得20D(右)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