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长焦一网打尽 大变焦全能相机推荐

  • 来源: IT168.com  作者: 黄艳   2008-11-04/10:38
  • 现在家用相机市场的选购取向呈现出目的明确和功能多样的两大趋势,目的明确是指特点突出的卡片机和长焦机备受关注,选购者以轻巧时尚的外观和强大的长焦功能作为选择依据,而功能多样则是针对类似于G10,LX3这样的高级便携机来说的,选购者的针对性也很明确,就是为了他们强大的功能和优秀的光学素质而来。除了这两类典型用户之外,家用机市场还有一类用户的需求也很值得重视,他们对价格敏感但是对光学素质相对要求略低,所以要求在尽量低的价格之内拥有更多的功能,对于此类用户来说,广角和长焦兼具的大变焦比DC成为不二之选。

    变焦比在10X甚至15X左右的产品相当的多,但是同时拥有大变焦比和广角的产品就相当少了,制约因素主要是在镜头设计中,变焦比越大的镜头,光学质量就越难做的出色,,俗话说针无两头利,广角和长焦两头的光学素质必然无法兼顾,因此打定主意要选购大变焦比相机的朋友们还需要在使用中来慢慢摸索如何驾驭手里的相机,知道相机本身的偏重,是从哪一段到哪一段像质出色,哪一段尚可接受,哪一段需要避开。#p#副标题#e#

    SX10IS是佳能第一款20x光学变焦的长焦DC,为弥补佳能在长焦DC方面的劣势而推出,虽然此前已经有不少类似定位的产品,但是SX10IS强大的性能外加上佳能的品牌感召力,SX10IS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已经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SX10 IS则采用了一枚1/2.3英寸、1030万像素CCD传感器,最高感光度可达ISO3200。SX10IS的镜头由11组13枚镜片组成(内含1枚非球面镜片和1枚UD镜片),等效焦距为28-560mm,最大光圈为F2.8-5.7,最近对焦距里可达0cm。

    SX10 IS的镜头还安装了改进型的超声波对焦马达以及IS光学防抖单元,因此不仅对焦更加快速安静,而且防抖功能可以起到降低4档安全快门的作用。快门速度为15-1/3200秒,机身上有热靴可以安装外置闪光灯并且支持佳能E-TTL,存储介质则是SD/SDHC/MMC。

    SX10 IS装备一个0.44英寸、23.5万像素的EVF取景器,眼点相对较高使用起来感觉不错,以及一个2.5英寸、23万像素的双轴可自由旋转LCD和A650IS相同,极为方便,连拍速度为0.7Fps,比较的没有实用性。至于大红大紫的高清摄像能力在SX10IS身上欠奉,仅仅支持VGA 30Fps而已。#p#副标题#e#

    在去年的时候我们曾经做过18X变焦的长焦机种的一个小横评,松下FZ18成为当之无愧的18X最强机,作为过去FZ18的升级型号,FZ28主要提升了像素水平,并且采用了最新的第四代维纳斯影像处理器。FZ28在测光上面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进,可以对场景中的光源进行连续监测。一旦检测到光源来自拍摄对象的背后,就会自动运行逆光补偿功能。人脸识别功能的精确度也得到了提高。即使拍摄对象的面孔发生了移动或是只将侧面朝向镜头,相机同样可以连续进行AF/AE调整。智能曝光功能可以抑制区块阴影和高光溢出,有助于实现自然、逼真的画面效果。

    FZ28依然采用一支18倍光学变焦镜头,其35mm等效焦距为27-486mm,最大光圈为F2.8-4.4。该镜头为8组11枚镜片结构,其中包括3枚非球面镜片及2枚ED镜片。借助全新的第四代维纳斯影像处理器,FZ28在提供iA智能拍摄功能的同时,还进一步强化了面部识别功能以及自动对焦功能。另外,FZ28还可以在300万像素下进行5fps连拍、在200万像素下进行最高13fps的高速连拍(全像素下最高2.5fps连拍)。

    FZ28采用了一块1/2.33英寸的1070万像素CCD,其最高感光度可达ISO1600(最高可扩展至ISO6400),配合CCD漂移模式的O.I.S功能可实现双重防抖。同时,FZ28的视频拍摄能力也被提高到1280X720/30fps的水平,而且一支电池可拍摄多达460张照片(CIPA标准)。该机的背后是一块2.7英寸、23万像素的LCD,它支持RAW拍摄,而且可以支持多款附加镜头扩展。#p#副标题#e#

    奥林巴斯在长焦机领域里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一系列名声显赫的经典机型,比如早期的经典C2020UZ一直为用户所津津乐道,SP570UZ则是最新的O记长焦产品,也是世界上第一台20倍光学变焦的便携DC产品,出世之初曾经拥有着傲视天下的地位,当然现在其他家的20x产品也出现了。它拥有千万像素的CCD,和涵盖从广角的27mm到长焦的486mm的20倍光学变焦镜头,同时支持CCD防抖和高感光双重防抖,大大的拓展了使用的范围。

    SP-570UZ是具备20倍光学变焦能力以外,还拥有手动变焦环来在从27mm至520mm(换算成35mm相机)的变焦范围上实现快速、精确的控制。它还拥有CCD防抖和高感光度防抖来帮助避免由超级远摄环境下经常发生的相机抖动造成的模糊现象。除此之外,它拥有奥林巴斯特有的阴影及脸部识别技术、13.5幅/秒的高速连续拍摄以及其它的各种特性,以实现快捷的高品质成像性能。在其超高拍摄能力的支持下,对于那些既想在小巧的机身中获得单反级别性能,又想省去更换镜头麻烦的用户, SP-570UZ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此外,为了能够达到更高清晰度,SP-570UZ配置1000万高像素CCD和为数码单反相机使用而最新开发的奥林巴斯独有的图像处理引擎TruePic Ⅲ,令相机具有更自然的色彩还原和丰富的色调表现能力。SP-570UZ还可进行超微距摄影,因此,只需一台相机就可拍摄从近到远的各种效果,真正实现一机多能。#p#副标题#e#

    在大变焦比相机中,松下的TZ系列是非常有特色的,和其他竞争对手类单反的外形不同,TZ系列在厚度堪比卡片机的轻薄机身中塞下了10倍光学变焦而且带光学防抖的镜头,具备28mm广角的同时还搭载了OIS光学防抖系统,另外还支持720P高清拍摄功能性能之强,恐怕在家用机市场中无出其右者。

    在外观上,这款机器依然采用了松下TZ系列经典的设计,虽说整体有点FX系列的影子,但是为了照顾到大变焦,外观还是做了相应的改变。机身采用了全金属材质打造,金属条风格的把手提供了不错的持握感。值得一提的是,本机的屏幕为3英寸液晶屏,并且像素达到了46万,显示效果出色。

    松下TZ15配备1/2.33英寸910万有效像素CCD,10倍光学变焦徕卡镜头,焦距折合35mm相机为28-280mm,3英寸46万像素LCD,最大光圈为F3.3-4.9,快门速度为60-1/2000秒,最强微距拍摄能力为5cm,SD卡/MMC/SDHC卡扩展存储,锂电池供电。#p#副标题#e#

    08年的春天,富士出人意料的发布了旗下的类单反数码相机FinePix S100FS,这在入门级单反价格日渐降低,高端不可更换镜头DC产品先日趋萎缩的情况下的确相当的令人惊讶,富士此举很有些逆风飞扬的意思。

    S100FS敢于逆势而出仰仗于几个方面,首先是光学素质卓绝的富士龙镜头,S100FS所拥有的14.3倍光学变焦镜头拥有独特的焦段范围28mm-400mm(相当于35mm相机),光圈范围F2.8-F5.3。此外,该镜头所具有的光学防抖功能能够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抖动所带来的图像模糊。采用13片10组包含非球面镜片和特殊镜片的设计能够使之拥有超高的分辨率和光学成像效果。

    富士将专业单反相机FinePix S5PRO上所拥有的诸多数码技术移植到了FinePix S100FS上使之所拥有了超宽的动态范围,即使在高反差场景中也能游刃有余的最大限度保留亮部和暗部细节。

    S100fs搭载的2/3英寸SuperCCDHR传感器尺寸也比一般的高像素相机要大,富士胶片此前的S9600为1/1.6英寸,而大多数1200万像素的小型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尺寸为1/1.7英寸,一般情况下传感器尺寸越大,越有利于提升成像质量。加上富士久负盛名的反转片模式,完美的体现了SuperCCD高饱色彩和细致入微的层次表现。

    唯一阻碍你拥有它的理由,恐怕就是不菲的价格了。
    #p#副标题#e#

    从型号上看,熟悉数码相机的朋友应该就能猜到,富士S8100就是之前18倍长焦相机S8000的升级机型,将CCD升级到了千万像素级别,外型上看,S8100与S8000基本一样,稍微倾斜的手柄带来的出色握感也保留了下来。机身背面依然是一块2.5英寸23万像素的液晶屏,并且保留了23万像素的高分辨率EVF取景器,可以调节屈光度。 

        S8100这次主要就是将CCD升级为1000万像素,这样可以使得出片获得更大的分辨率,放大照片的时候可以更清晰,镜头依然采用了与之前S8000一样的18倍变焦镜头,等效焦距27mm-486mm,广角端F2.8的光圈表现很出色。双重防抖功能以及超级微距功能也完美的保留了下来。SD/SDHC卡以及AA电池的低成本也非常惹人喜欢。

        S8100曾经被评价为换汤不换药的升级产品,仅仅将像素升级到千万标准,其实看来,之前的S8000已经相当出色,S8100将升级千万像素,也是迎合了大众的需求,而价格方面,两款相机相差也不多,总体看来,S8100极具性价比优势,非常值得选购。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