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顶级便携DC深入评析

  • 来源: IT168.com  作者: 黄艳   2008-10-23/11:17
  • 前日,身边一位影友花费2000元淘得了一部品相很不错的索尼DSC-R1,试拍之后对其像质表现赞不绝口,并对这样的精良机型竟没有得到延续而鸣不平。事实上,除索尼R1之外,与他境遇相仿的还有佳能PowerShot Pro1,尼康Coolpix 5700等为数不少的高档货色。这些采用镜头与壳体平台一体化设计的高品质数码相机曾风光一时,并曾享有过“顶级便携相机”、“消费级旗舰DC”等称誉,然而,随着入门级别数码单反机型身价的跳水及体积的轻盈化,这些往昔的“准单反们”真的被逼进了市场的死胡同。

    然而,DSLR虽然有能力将“准单反们”推向消亡,但却无法成为这个全民皆色(摄)时代中的主角,毕竟价位、便携性、操控技术性等一系列的客观因素都使得单反的普及注定是有限范围的。更细节一点讲,在数码单反与家用卡片机型之间,的确仍存在着一片中间阶层的消费区域,而这一区域是属于那些精良的顶级便携DC产品的。在本文中我们通过三项标准来择选入围者:一是,非单反机型框架标准下的顶级画质;二是,良好的便携性和驾驭感受;三是,2008年内发布这个特定的时间区段。

    产品很多而精品却很少,几经择选之后我们终于挖掘出以下宠儿,而且我们还将本着客观严谨的态度对他们一一加以点评。这是一篇机型推荐类的文字,但是在陈述推荐理由的同时,对他们的弱项我们也绝不会放过。以下这些顶级便携DC产品都很“新鲜”,或是初来乍到,或是足音渐起尚在路上。他们多是昂贵的宠儿,昂贵到其身价已经足以与不少大众化DSLR机型比肩了。同时,这也是一个较为成熟的高品质群体,他们分属于各自品牌麾下的著名机型体系,如佳能G10这样的机型更是经过了长期数代产品的步步升华。还需提及的是,在操控设计方面,这些贵族级别的便携DC均具有一流的手动驾驭能力,这使得弄影者可以将自己的智慧和掌控光影的经验融入其间。更本质地说,拥有了手动驾驭的潜能,他们便从娱乐化的玩物变成了撷取瞬间影像的工具,变成了色友们可以信赖的随身利器!#p#副标题#e#

     初见完美:佳能G10

    发布于9月23日的PowerShot G10是佳能博秀(PowerShot)系列中最高级别的产品,他既可以作为单反消费者的备用机,同时也为那些预算充足而对影像品质有较高要求的家庭用户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本质上,G10完全就是G9的升级版,他针对G9以往的不足进行了有的放矢地改善及充实,从而将自己置身于完美境界。与业已停产的G9相比,G10最具价值的性能提升有三项:首先是,将G9那35mm的小广角扩展到了影友们所期待的28mm典型广角;其次是,G10设立了独立的曝光补偿转盘,并将主控模式转盘与ISO感光刻度盘合二为一采取了堆叠复合式设计;再者就是,G10不仅将解晰能力提高到了1470万有效像素的新指标,而且装配了最新的DIGIC 4型数字影像处理引擎,从而在影像的纯澈度和质感再现方面更上一层楼。

    资深点的弄影者都明白,在常用焦程范围内广角要比中长焦段更具实用价值,而对于厂商们而言,更广的焦距和视角范围则意味着设计难度和综合成本的几何式增长。在具体的操控过程中,佳能G9的35-210mm镜头覆盖区段显然具有明显的娱乐化倾向,况且高达6倍的变焦倍率也明显影响了其中长焦段的结像素质。此番,G10装备的是一支全新的28-140mm规格镜头,虽然变焦倍率缩减为5倍而且远摄能力缩水不少,但其广角视野的扩展却是弥足珍贵的。实际上,佳能若想使G10得到高端客户群的垂青,就必须将其广角焦端扩展到28mm的黄金广角位置,这是佳能的设计师们早就心知肚明的事。而实现曝光补偿机制的表面化快捷化,则是为了能在G10身上进一步彰显手动驾驭能力,从而更好地迎合职业用户的操控习惯。说实话,大多数家庭DC用户几乎从来就不用或是不会用曝光补偿功能,而职业摄手们的每一张影像却都要靠曝光补偿机制来加以润色。

    从佳能G9的1210万有效像素数值到G10的1470万有效像素解晰能力,期待这对同门兄弟间画面质量方面的天壤之别是不现实的,不过G10在后期画面裁剪自由度上的提高却是最现实有益的。皮实的金属壳体,一流的响应效率,以及不俗的影像撷取品质和握持手感,加之有效的IS光学防抖能力和友好的晶炫II型LCD屏幕。总之,佳能G10虽没有带给我们太多惊喜,但也算未令人失望。G10在本月中旬会摆上全球卖场的货柜,其3800元左右的入市价格还算合理,因为退市中的G9仍在保持着3400元的坚挺身价。#p#副标题#e#

    手感舒适:尼康P6000

    尼康COOLPIX系列的旗舰P6000在8月8日就发布了,其当时的思路显然是要剑指佳能G9,然而此刻佳能G10已经与G9顺利完成了交接,而P6000却仍是现货难寻。尼康P6000的前面板使用了坚固的镁合金材质,其手柄硬朗丰满并覆有厚实的橡胶饰皮,饰皮表面由仿真皮纹理和防滑细格组成,触摸和握持手感均相当舒适。其装备的尼柯尔28-112mm规格镜头完全能满足日常摄影创作之需,而且其片组中还含有ED低色散镜片和高精非球面镜组,该镜头不仅具有2cm的惊人近摄能力,而且还得到了VR光学减震系统的有效支持。

    尼康与佳能的“碰撞”不仅体现在DSLR产品区域,在顶级便携DC产品层面的争锋亦是环环相扣,不过平心而论,P6000之前的P5100在同佳能G9的比拼中显然是处在下风的。P6000以P5100为蓝本做出了较大幅度的实力升级,除了将P5100的35-123mm镜头升级为适用范围更广的28-112mm镜头外,还赋予了P6000全新的内置式 GPS(全球定位系统)组件,从而使得他所摄取的每一张影像都可以添加上含有经纬度信息的地理坐标。另外,不具有RAW影像记录格式曾是P5100的性能软肋之一,而此番在P6000身上也终于具有了尼康特有的NRW(RAW)影像格式支持能力。1350万有效像素级别的画面撷取精度和完美的EXPEED影像处理引擎的配合,再加之高品质的尼柯尔光学镜头,这些无疑是尼康P6000专业画质输出质量的有力保障。

    尼康P6000与佳能G10都设有外置闪光灯热靴,也都能得到包括遥控器及光学附件等扩展资源带了的创造力和驾驭乐趣,不过G10显得更复古更紧凑,而P6000的手感却更显舒适。不过在P6000身上仍存在一些较明显的不足,举例而言,他采用的2.7英寸TFT LCD显示屏仅拥有23万像素的细节辨晰力,而这早就显得落伍了。而且作为其重要亮点的 GPS支持能力也存在着一定争议,GPS采集的影像地理坐标对探险、地质、军事、及野外摄猎用途而言意义重大,但对大多数国内家庭用户来说却并无实质意义,反倒明显加重了消费成本。与GPS相比,P6000良好的网络支持能力却是挺受欢迎的,他可以借助“我的照片库(my Picturetown)”在线进行影像文件的自动存储及发送。无论怎样,我们都在期待尼康P6000能早日在国内亮相,毕竟在同阶层产品区域他才是佳能G10最有力的对手。#p#副标题#e#

    东西合璧:松下LX3/莱卡D-LUX4

    LX3与D-LUX4仍是同一机型版本下两样品牌标注营销思路的产物,这种“一根花茎,并开两朵”的小游戏,已经被松下和莱卡反复利用了多次。二者从片组结构到整体性能诸元均无不同,不过松下LX3重265克,而莱卡D-LUX4的重量为228克,LX3略重的原因是松下根据东方人的审美和握持习惯为他设置了一个微凸的小手柄。再者,莱卡D-LUX4只有稳重的纯黑版本现身,而松下LX3则有黑色和时尚的银色版本同时在市销售。松下LX3/莱卡D-LUX4的傲然之处在于其高素质的24-60mm镜头,这支由德国莱卡设计的光学镜头不仅拥有24mm的更广阔视野,而且其F2.0-F2.8级别的通光孔径更是值得称道的。

    在细节方面,这支24-60mm镜头采用了8片6组的光学构成,而其片组成员中竟有4片是昂贵的非球面镜片,由此可见其严谨态度及广角焦端一流的畸变校正能力。对于DC产品而言,仅有好的光学镜头显然还是不够的,为此,LX3/D-LUX4出于保证结像品质的需要,不仅采用了全新的第四代维纳斯数字影像处理引擎,而且还升级了图像传感元件。此番LX3/D-LUX4装配的是1010万有效像素的CCD介质图像传感元件,其标准宽高比例为4:3,对角线长度为1/1.63英寸。而他们的蓝本机型松下LX1、LX2、及莱卡D-LUX3所配备的均是16:9宽高比的CCD元件,其对角线长度为1/1.65英寸。简单地说,LX3/D-LUX4图像传感元件的实际面积要稍大一些,当然LX3/D-LUX4也照样能提供多种宽高比例的幅面规格供用户选用。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幅面下对CCD元件影像采集面积的利用率是不同的,由此实际有效像素数值也会相应变化。其中,LX3/D-LUX4在4:3幅面下的有效像素为1000万,3:2幅面下为950万,在16:9幅面下为900万。而值得称赞的是,在这三种宽高比例不同的幅面规格下,LX3/D-LUX4均能毫不缩水地获得24mm焦距的真实视野广度。

    自2001年7月起,松下开始与莱卡携手进军数码相机市场,莱卡的帮扶使松下在光学区域的弱项得到了充实,同时莱卡也从松下那里吸纳了光电传导及OIS光学防抖等技术养分。可以说,LX3/D-LUX4是东瀛实力派厂商松下与西方光学帝王莱卡在数码影像技术领域东西合璧的精良之作。松下LX3/莱卡D-LUX4是从事严肃题材摄影创作的利器,其解晰能力、色还原精度、以及RAW无损存储格式下的细节刻画效果都相当出彩。实用主义者多会选择松下LX3,因为他那3750元的售价还能接受,如果您预算充裕而又多少有点亮骚情结的话,也不妨花费贵一倍的价格去入手一部莱卡D-LUX4,毕竟“Leica”这个贵族标示是值得崇仰的。#p#副标题#e#

    比较实惠:理光GX200

    7月中旬正式上柜开售的理光GX200是同门机型GX100的换代之作,他将解晰能力由GX100的1001万有效像素提升到了1210万,并且采用了更新的SIE III(Smooth Imaging Engine III )型图像处理引擎。GX200的LCD液晶屏幕的尺寸为2.7英寸,视图辨晰能力达到了46万像素点,这比其前辈GX100所配备的2.5英寸23万像素级别的LCD屏幕有了较明显进步。理光为GX200和GX100设计了一种奇特的LC-1型活动式镜头盖,这种由三片贝壳状盖板组成的镜头盖可以被伸出的镜头顶开,在镜头回缩时也能够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回归复位。但是,LC-1镜头盖虽然比较稳固但密闭能力却难尽人意,因此GX200的前镜片往往难逃灰尘的袭扰。

    理光GX200所用的24-72mm光学镜头结像扎实,广角焦端的畸变控制也属一流,其焦程覆盖范围属于典型的人文场景类摄影题材范畴,当然若应对旅游留影等家庭用途更是游刃有余的。除了专用的DB-60锂电池之外,GX200还可以使用7号碱性电池来应急,应该说这算是一项比较周全的设计。GX200的便携性和坚固性是无需怀疑的,因为其壳体和操控设计已经在通过GX100得到了较广泛的实用化认证。然而,GX200却也无奈地延续了GX100身上一些受到责难的诟病,如ISO 200以上感光度时恼人的噪点,再如,痕迹过于明显的自动锐化效果等。从胶片单反迈进AF时代起理光就淡出了单反用户的视野,但他却凭借便携相机方面的执著坚持到了今天,与那些在DSLR市场呼风唤雨的影像大佬相比理光显得弱小,但在顶级便携DC产品领域他却依靠GR?DIGITAL?II、GX200等机型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总体看来,理光GX200反应迅速,具有出色的全手动操控能力,机动性和随携性能也很不错。而且,理光还为其量身打造了丰富的附件资源以扩展其适用范围,其中,可将视角扩展到19mm超广角焦距的DW-6广角附加镜和VF-1外载式多角度取景器都是值得提及的附件精品。3300元是理光GX200当前的主流成交价,应该说他是一款比较实惠的高档便携DC,其综合实力完全对得起这个价码。#p#副标题#e#

    马帮之刃:适马DP2

    9月23日适马宣布推出了第二款采用FOVEON X3影像传感器的专业便携DC机型DP2,DP2与同门“兄长”DP1相比主要的区别有三点:一是,配备的镜头不同,DP2用的是 24.2mm F2.8镜头,按照135胶片规格标准等效之后的实际焦距为41mm,而DP1所配的16.6mm镜头在等效之后的实际焦距则为28mm,其通光孔径为F4.0;二是,DP2在背部增设了一个“QS”快捷操控按钮,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驾驭过程中的人性化及合理性;三是,DP2使用了全新设计的TRUE II型数字影像处理引擎,这使得FOVEON X3影像传感元件的解晰精度和色平衡潜能得到了进一步展示。

    应该说,DP2不会是DP1的替代者,他只是通过新规格镜头的融入而充实了适马DP系列机型的阵容。换句话说,DP2与DP1这对兄弟机型会携手共存,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宽裕的择选余地。需要提及的是,适马在DP2身上所应用的FOVEON X3影像传感技术的拥有者是美国的FOVEON公司,FOVEON X3是利用了RGB波长的不同,将RGB像素垂直记录在3层不同深度的CMOS介质感应层内,其技术优势是色彩纯净毫无杂色,而且色彩过渡带层次分明润泽通透。目前的资料显示,DP2所用的FOVEON X3影像传感器是美国FOVEON公司设计,由韩国Dongbu Electronics公司代为制造的,其实际尺寸为20.7×13.8mm,属于APS-C次幅面规格。毫无疑问,用原本属于DSLR机型的图像传感“心脏”器件来武装一款便携类DC,DP2在结像素质方面自然会有惊人表现。再说,适马还利用自己在光学设计方面的强项为其打造了这支出众的41mm镜头,该镜头采用了7片6组的光学构成,其间还含有2片大口径的模铸非球面镜片,在镜片表面更附着有Super Multi Layer涂层以有效抑制镜片眩光和镜腔鬼影。

    适马DP2的结像素质是不容怀疑的,1406万有效像素的大尺寸FOVEON X3影像传感器与精良定焦镜头的组合,自然会孕育出一把撷取完美瞬间影像的便携利刃。不过,其光学镜头41mm的焦距正介于35mm纪实广角与50mm标头焦距之间,这虽然算是事事都沾边的万金油焦段,但能得心应手驾驭这种焦距的多半是经验丰富的职业摄手,而这在客观上无疑大大限制了DP2的用户范围。归根结底,DP2是适马麾下的一款精品力作,他简洁而内蕴深厚,不过在外饰工艺精度及货源稳定性方面适马仍有不少工作要做。

    结语:以上这些徜徉在2008时间区段内的顶级便携DC产品,个个都是渊源颇深实力强悍的随身利器。与数码单反相比,他们更显机动便捷,更能随时随地接受您的召唤。不过,这些光彩照人的影像撷取利器并不能代表高端便携势力的东山再起,因为在数码单反面前,他们永远难以成为画质方面的楷模。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